GATES气流纺皮带,盖茨纺杯传动皮带
美国盖茨推出的新型高速高精度传动带,与传统传动带相比具有以下特性:
1.独特HM处理工艺,使得带体中心拉力层之两边密度对称,厚薄完全一致,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传统传动皮带受力中心层不完全在理论中心的技术难题,运转平整,无跳动,无躁动,无共振,低噪音。
2.使用寿命长,比传统平面传动带延长40%的使用寿命。
3.高耐磨合成橡胶表面的摩擦力均衡持久。
4.最新型高速气流纺同步带具有完美的齿型接头,专利耐磨橡胶摩擦面,特殊橡胶材料制造的抗拉力层,特别适合纺杯十万转以上的高端气流纺纱机使用GATES同步带主要涉及棉纺、毛纺、绢纺、麻纺及其他混纺行业,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并销往世界各地,盖茨经济效益位列全球同步带行业前5位,综合竞争实力一直位居前列。
新型纺纱机械: 一、 环锭细纱机存在的问题 1、钢丝圈和纺纱张力的制约 (1) 环锭细纱机的加捻和卷绕作用是同时进行的。钢丝圈绕钢领一周即在纱线上加入一个捻回,同时利用锭子速度与钢丝圈速度之差,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所以锭子与钢丝圈既要完成加捻作用又要完成卷绕作用。实际上,筒管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完成卷绕,其转速比锭速慢得多。因此,利用筒管套在锭子上并与锭子一起高速回转是不合理的。 (2)锭子高速必然引起钢丝圈高速,由于钢丝圈线材截面小,高速回转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容易烧毁,由此产生飞圈而造成细纱断头。同时,纱线张力与钢丝圈离心力成正比,而离心力又与锭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锭速提高,纱线张力也剧增而造成细纱断头。所以,环锭细纱机要进一步提高速度,会受到钢丝圈线速度和纱线张力的制约。 2、气圈稳定性的影响 环锭细纱机在加捻卷绕过程中,因钢丝圈高速回转,纱线在导纱钩和钢丝圈之间会产生气圈。锭子高速后,使纱线张力与其波动增大,从而影响气圈的稳定性并增加断头。特别当锭子与筒管的同心度存在偏差时,因筒管振动而引发锭子振动,严重时会发生“跳筒管”现象,加剧断头。 可见,环锭纺纱机要大幅度提高产量还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限制。因此,为增加纺纱效率,各种新型纺纱方法随之问世。 二、 新型纺纱的范畴 1965年以来发明的不同于传统纺纱技术的纺纱方法统称为新型纺纱。 新型纺纱的发端 1965年捷克转杯纺纱KS200 1971年澳大利亚自捻纺纱MKI 1975年波兰涡流纺纱PF-1 1975年奥地利摩擦纺纱DREF-II 1975年荷兰粘合纺纱Twilo 1981年日本喷气纺纱MJS 三. 新型纺纱的分类 新型纺纱的方法很多,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纤维加捻而成为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结构的纱线,实施不同的加捻过程,采用不同的加捻机构,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型纺纱方法。 (一)按成纱原理分 1. 自由端纺纱 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断开的,形成自由端,自由端随加捻器一起回转使纱条获得真捻。如转杯纺、涡流纺、静电纺、摩擦纺DREF-II 2. 非自由端纺纱 喂入点与加捻点之间的纤维须条是连续的,须条两端被握持,借助假捻、包缠、粘合等方法使纤维抱合到一起,从而使纱条获得强力。如喷气纺、平行纺、自捻纺、摩擦纺DREF-III (二)按成纱方法分 1. 加捻成纱 靠给纤维须条施加一定的捻度成纱。如转杯纺、涡流纺 2. 包缠成纱 靠纤维相互包缠成纱。如喷气纺、摩擦纺DREF-III、平行纺 3. 自捻成纱 靠两根单纱的假捻自捻成纱。如自捻纺 4. 粘合成纱 靠一定的粘合剂使纤维粘合成纱。如粘合纺 四、新型纺纱的特点 新型纺纱与环锭纺纱**的区别在于将加捻与卷绕分开进行,并将新的科学技术——微电子、微机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从而使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由人的行为进化到了电子监测控制。与传统的环锭纺相比,新型纺纱具有以下特点: (一)产量高? 新型纺纱采用了新的加捻方式,加捻器转速不再像钢丝圈那样受线速度的限制,输出速度的提高可使产量成倍、成倍的增加。 ?? (二)卷装大? 由于加捻卷绕分开进行,使卷装不受气圈形态的限制,可以直接卷绕成筒子,从而减少了因络筒次数多而造成的停车时间,使时间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流程短? 新型纺纱普遍采用条子喂入,筒子输出,一般可省去粗纱,络筒两道工序,使工艺流程缩短,劳动生产率提高。 ?? (四)改善了生产环境?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新型纺纱机的机械化程度远比环锭细纱机高,且飞花少、噪音低 ,有利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第二节 转杯纺 一、转杯纺纱概述 转杯纺纱是自由端纺纱方法之一,因采用转杯凝聚单纤维而称转杯纺纱。初时主要用气流,中国又称气流纺纱。转杯纺纱的纺纱速度高,卷绕容量大,纺低级棉和废落棉有良好的适纺性,劳动环境也大为改善 (一)转杯纺纱机的发展? 自1965年**台转杯纺纱机在捷克面世,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转杯纺纱的优越性日益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其使用范围已遍布棉、毛、麻、丝及化纤等各种纤维领域。目前,世界转杯纺纱的总头数已占到纺纱锭的5%。